首页 >日志 > 大众> 日志内容

解读肠道菌群的致病作用

王慧博 发布日期:2016-04-02 共593人围观
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和统计计算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并通过多年研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日前,赵立平教授受邀在Nature Review of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论述了肠道菌群作为致病因素在肥胖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的策略。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分析人的基因组成与疾病易感性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上。但是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影响我们生老病死的不仅有人的基因,还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的基因。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编码大约2.5万个基因;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元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因此,在研究基因与人体健康关系时,一定不能忽略共生微生物基因的研究。

在这篇述评文章中,赵立平教授借用研究传染病致病因素的“科赫法则”作为理论框架,对涉及到菌群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对比、归纳和整理分析,提出了肠道菌群是肥胖病发生必须经过的“哨卡”的观点,特别指出:肠道菌群中的一些内毒素产生菌是肥胖的致病菌,而肥胖可以被看作是这类肠道细菌引起的疾病。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这个观点,他提出了通过:

1)全微生物组关联分析寻找关键细菌种类;

2)分离出这些功能菌,在无菌动物模型中复制疾病以及,

3)阐明从肥胖致病菌到疾病各种症状的出现之间的分子机制。
这样三者合一,探究肠道细菌在肥胖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策略。

这种策略也可以应用于肠道菌群与其它慢性病的关系研究,这对于深入认识人体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已有0人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