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志 > 日志内容

益生菌——肠道健康的“防卫军”

邹栋良 发布日期:2016-05-17 共957人围观

一、肠道菌群是如何形成的

肠道菌群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它们实际上是“外来户”。在母体子宫内,胎儿所处的是一个几乎无菌的环境,因此胎儿肠道内也是无菌的。在出生的同时身体就会接触无数的细菌,当胎儿出生之后的几天内,细菌通过分娩时阴道物质摄入、哺乳时的口腔摄入以及空气吸入等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并在肠道内定植,形成新生儿最初的肠道菌群。

随着肠道内、皮肤上正常细菌的寄存,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启动、发育,直到基本成熟。婴儿的肠胃系统占到了免疫系统的三分之二,所以胃肠道中正常菌群的建立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宝宝免疫力的强弱,如果菌群建立过迟或不良,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

随着婴儿的成长,肠道菌群的种类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形成成熟的肠道菌群。这些微小的生物的群体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定居到人体之内,悄无声息的与主人相随一生。

二、益生菌减少是是肠道功能紊乱的直接根源

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

1、饮食习惯,喜食肉食将会刺激有害菌大量增殖,抑制益生菌生长;

2、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益生菌减少,打破菌群平衡,

3、食物不洁引起的肠道感染,直接增加了有害菌数量,也是益生菌数量相对不足的原因引起的。

三、补充益生菌的意义

日常补充益生菌能够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打败有害菌,益生菌还能改善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机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肠道健康的决定性因素:BF-839】

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人体内,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14次方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而菌群状况是随着年龄变化的,经研究发现,体内拟杆菌占总菌数的比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婴儿时期高达99%;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至10%,开始出现体衰多病的迹象;60岁以后仅存1%~5%,频频发生严重疾患。

拟杆菌,在人体内无论是肠道,还是其他部位来讲都是数量最多的菌群,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脆弱拟杆菌BF-839在其中最为重要。它是唯一一个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菌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肠道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黏膜免疫都呈下降趋势,而BF-839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许多人过了30岁,肠道开始“变老“,BF-839群越来越少,有害菌占了上风,便秘腹泻、腹胀等肠胃问题越来越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中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免疫力不断下降,各种疾病趁虚而入。医学检测也进一步证实:步入老年期的55-60岁这一年龄段,BF-839数量急剧减少,60岁以后所剩无几。

【BF-839】

人体微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菌群为脆弱拟杆菌BF-839,BF-839在肠道以及呼吸道、泌尿道、生殖器官中定植和繁殖,形成菌膜屏障。定植于人体后,可能成为占人体细菌32%的最大菌群,比肠内的大肠杆菌多100~1000倍,是衡量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分布于眼部、口腔、鼻腔、肺部、胃肠、皮肤表面、阴道,数量分布占有绝对强大优势。通过拮抗作用,抑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群集,产生特定的细菌素和代谢产物,与其它菌群争夺营养,争夺空间,保持肠道菌群平衡的绝对优势,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BF-839定植于肠道后,不仅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功能,还与肠粘膜共同构成一道保护屏障,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及外来致病菌的入侵,阻止细菌、病毒和食物抗原的入侵,也防止吸收各类毒素,刺激肠道的免疫器官更充分地发挥免疫功能,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分泌的各种代谢产物及细菌素等,与宿主的微空间结构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保持人体在营养、免疫、消化各方面的正常生理功能,整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生命活力。

BF-839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平衡,BF-839表面伸展出的多糖A分子对免疫系统发送信号,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双向平衡调节免疫功能。研究证明:宫颈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以及胃癌等的发生与感染因素有关,消除感染即降低发生癌症的危险。例如占位性定植、竞争性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干扰阻断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表面的黏附,可以有效地降低胃癌及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危险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胃黏膜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消灭窝藏在胃壁皱褶内及粘膜下的幽门螺杆菌残余,达到防癌的效果。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已有0人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