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志 > 日志内容

胃炎的营养诊疗活动方案探讨

陈想想 发布日期:2016-09-08 共973人围观

一、胃炎的基本概况

1、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不同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

1.1上腹痛

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1.2腹胀

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1.3嗳气

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1.4反复出血

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1.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1.6体征

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2、按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2.1急性胃炎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

2.2慢性胃炎

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3、胃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基本认识

3.1胃黏膜的结构

3.1.1胃黏膜是胃壁的最内层

3.1.2胃黏膜可分为三层,分为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

3.1.3胃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胃腺,胃腺分泌胃液。

3.2胃黏膜的功能

3.2.1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具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

3.2.2分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3.2.3分泌盐酸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环境,杀菌、抑菌;

3.2.4分泌胃蛋白酶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3.2.5形成胃黏膜屏障保护胃不受成酸侵蚀。

3.2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结构与功能改变分析

3.2.1病理改变

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表浅层,使胃腺破坏或萎缩,轻者胃黏膜充血水肿、胃酸分泌增多;重者黏膜和胃腺萎缩,变薄,胃液分泌减少进而腺体化生、增生以及恶变。

3.2.1病因

引发胃炎的病因很多,例如HP感染等,但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大类因素,其中长期烟酒刺激及不良饮食节律和习惯又是其中重要因素,这些病因的特征是长期性-生活习惯性-多因素作用而形成

3.2.1病症及风险

主要症状是胃消化功能异常和不适感,迁延不愈者多伴有贫血、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

二、慢性胃炎的功能行为诊断(以自身情况为例):

P:消化功能障碍

E: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影响,过度精神紧张、焦虑导致的胃黏膜结构与功能损伤

S:进食后消化道不适症状,进食、情绪不佳后腹痛、胃痉挛

 

P: 营养诊疗活动的参与行为不足

E:对营养诊疗活动项目的必要性、正当性信念不足;

S:不能坚持,治疗活动无法持续进行

 

P:营养诊疗活动参与中的环境支持不足

E:胃黏膜功能损伤-改变因素对环境要求改变-支持协调不足;

S:食物营养素供给无法满足活动需要,导致活动进程受阻

 

三、慢性胃炎的功能行为干预目标(第一阶段)

1、营养功能和风险干预:

1)胃黏膜功能损伤因素去除;

2)胃黏膜功能维护

2)机体营养功能与结构损伤风险防控

2、营养平衡治疗:基于一般营养需求的满足,维持营养平衡。

四、功能行为干预行动

针对上述诊断结果,确立预防治疗的行动计划、行动实施、行动的管理与控制

1、功能与平衡的治疗策略

1)协调消化科医师进行胃黏膜功能维持的药物治疗方案;

2)制定膳食营养素治疗方案,在支持上述功能治疗的同时,达成营养一般需求的满足,防止失衡风险。

处方: 药物治疗处方(消化科医师提供抗HP治疗+胃黏膜保护治疗)

平衡膳食+添加谷氨酰胺的ONS处方(营养师提供)

2、营养诊疗行为干预

1)去除导致胃黏膜功能损伤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和行为,戒酒、减少浓茶、咖啡的摄入量和频率,避免对胃黏膜有损伤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做好关于以上行为的自我监测、记录和管理,规范和养成利于胃黏膜功能康复的行为和习惯。

2)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宣教和咨询,为营养诊疗活动的持续营造科学合理的环境,提升平衡膳食的制作能力等等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已有0人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