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志 > 日志内容

改变你我生活的“功能与行为诊疗学”

赵卫伟 发布日期:2018-08-24 共1808人围观

 

    MK-MRI的行为诊断“演练”进行时……

    功能与行为诊疗学,即MK-FBDTT,它不是临床思维,即它不是“疾病诊断”。

    不是疾病诊断,不是临床思维,那它又是什么诊断和思维呢?

    答曰:是功能问题诊断,是行为问题诊断;是功能医学的问题诊疗模式思维,是行为诊疗模式思维。

    “执”在一种思维里,是人生智慧,不“执”在固有思维模式中,是人类创新突破而改造世界的使命。

    解决慢性疾病治疗活动中,单一临床思维的问题,是医学界的事,唯“真知”而求“灼见”,而非依据习惯和“偏知”而见识“肤浅”,这是“智慧”层的修为。

    WHO-ICF(国际功能与残障分类)出发,求“功能”的正确概念之“知”,而非强调和固执于“人体功能”这种“我执”之识 ,这需要“正见”的勇气。

    WHO-ICHI(国际干预分类)出发,求疾病治疗活动-健康干预活动的正确之“知”,进而了解和评估自己和他人的“干预行为”状况,形成灼见而非肤浅之“陋见”,这更需要“正见”的精神。

    走向<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的“新”医学模式,必须要面对人在心理性与社会性中所存在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化”诊断,就好比ICD的疾病诊断“标准化”一样,唯如此方能走出<生物医学模式>的思维定式,走出<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业务习惯和业务行为之“执”,这是这个时代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历史的考验”!每个人的行为都将被历史记录,能“正见”而“正思维”者,将是历史的英雄!

   “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这是WHO-ICF一级分类中的两大分类,即两大“功能”方向,它是主要反应人的“社会性”功能的,功能医学缺了这两部分,就存在概念问题。

    同样,“活动和参与”行动中,环境因素“作用”应对中,都存在“行为”,这种行为更多的反应了人在遭遇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时的“心理性”状况,生物医学模式下,对此视而不见,这就叫“无明”。因此“无明”,则让行为医学的<诊疗学>迟迟走不出“临床医学-疾病思维”的死套子,如此“愚痴”而不开悟者,何也?

    “我执”最要紧,这不光是医学界制约创新的思想认识问题,放眼世界,每个人在自己短短的人生之“生命活动”中,其实同样存在普遍性的“无明”,因此,佛教的十二因缘才会将“无明”列为“第一”!

    走向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的新时代,正确面对“心理性与社会性”健康问题,而非执于“病”的认识,这需要医疗界同仁的“正见”精神,为此 我在迈康在线的交流圈,开辟了“明见正行”的主题交流栏目,提供给会员,在<生命活动中,在迈向健康时>所面临的种种“见与行”问题一种应对之策,这是我的正行……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已有0人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