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志 > 日志内容

笑谈“话术”与“规范”

朗天 发布日期:2019-05-10 共949人围观

 

“话术”一词,现在在一些市场、营销、推广环境中是一部分人喜欢用的流行词。

这种说话的艺术---话术,与权术、心术一起,古时并称为是一个人的安身之术,也就是说,是安身立命治国平台下的大本事,是个纯正向的词语。只是近年来,由于从传、直销行业到坑蒙拐骗等诈骗圈子的“广泛应用”,现今一提此词,已经沦落到成为很多人心目中“耍嘴”、“忽悠”、“欺骗”或“谎言”、“教人说瞎话”的代名词了。

老外的企业,尤其大型跨国公司可能因为没有此文化背景,也许确实是因层次和规范要求的不同,在其营销培训中基本不会用这样的词。

对照一些国内企业和二鬼子企业尤其是那些动歪脑走歪路的诈骗集团,似乎非常青睐也离不开这样的术语。

但对于走正路、行正事、求规范、重品牌的企业,这个词现在应该可以抛弃了。

当一个习语在社会发展中,其语言环境发生剧变,或者已经隐没了其真实涵义时,从企业规范管理的角度,少用或规避这样的词语,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类似的词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少,比如“*总”这样的称谓,二十年间其表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改开不久,这是个时髦词,代表职级、权利、实力或许还有些敢闯敢拼、善抓机会的一种能人、生意人或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在其中;然而从九十年代开始,深圳街头掉块砖头会砸到三个老总的笑话,说明已经真正开始转变成烂大街的一个称谓了,后期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于是改革前沿区域开始以各种“O 逐渐取代老土的“总”。到今天,这个“总”在内地也基本上是一部分代表有些权责的意思,另一部分也饱含坊间戏谑的成分。这个过程中,有个可乐的现象就是,越大的企业可能“总”越少,是因为其管理、职级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原因;而越小的企业,“总”却遍布各部门,这也许是一种弱小者对外撑门面的心理平衡或安慰需要而已。

其实无论什么称谓,究其本质,名副其实才是最真、最核心的,否则即使满头挂上“O”,实际也还差个“K”。

类似词语的使用是否有要求和标准,也是一家企业、公司的管理是否规范的标志点之一,如同“LOGO”、“企业文化”、“企业形象”、“CI、VI”等一样,都是企业品牌打造和构成的一部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已有0人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