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志 > 日志内容

从一位老年患者的诊疗思考FBDTT的价值(完)

朗天 发布日期:2019-03-08 共909人围观

继续对本案例进行深入思考,从自身作为患者家属角度,也从医疗健康服务优化、转型发展的角度,发现一个理想的医疗健康服务或者作为患者期望的是不是可能是这样的:

急救服务从本人多次的经历中,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从急诊处置分诊后开始,对应科室主管医生在接管患者的第一时间,除了按照临床路径进行诊疗处置后,如果具备整体医学及功能行为诊疗综合干预的理念和技术,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政策要求的情况下,应该马上组成针对该患者的MDT治疗小组,具体到该患者,应该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心内科医生、临床营养师、心理医生、管理师等组成,同时第一时间确定患者方责任人。第二步根据患者检查诊断结果和相关功能行为问题评估,围绕本此发病、病史及功能行为问题诊断结果,确定本次诊疗目标、制定院内综合治疗干预方案,同时协调MDT小组成员各司其责,并与家属责任人及时通报上述目标及方案、明确患者方配合任务、注意事项;第三步执行过程中,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组织MDT成员及家属责任人,落实方案的进展、问题,并及时处理。责任护士执行医嘱的同时,承担患者宣教、日常护理指导、咨询及辅助;相关涉及到的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本专业范围内的诊疗,并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讨论;临床营养师负责患者饮食营养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心理医生负责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干预;管理师主要负责患者行为问题的诊疗干预,同时全面协调整体诊疗方案的内外部实施和沟通。

仔细想想,这样的模式,体现了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基本患者自身所涉及到的与其疾病和健康相关的所有问题都综合系统的考虑进来,有对症有对因,既关注到本次发病,又兼顾到患者既往疾病和健康问题;既关注到疾病本身的症状,又关注到背后功能行为问题的病因和本次疾病发作所导致的功能行为影响;既关注到了疾病状态下的营养饮食的功能行为问题,又关注到了患者的心理精神问题的诊疗与干预;既关注到了患者教育,同时也有帮助患者方提升完成照护任务的能力的关怀设计。在这样的一个整体、系统、规范、高效的综合干预流程中,治疗方和患者方的目标是清晰一致的,心理是踏实的,尤其对患者或家属而言,有关治疗和患者照护的所有方面,都有专业人员的支持、辅助和关怀,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忐忑不安,没有精神疲累,只有集中精力百分百配合MDT诊疗小组达成最终的诊疗目标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模式下,患者在出院前,主管医生及MDT小组同样会根据患者疾病治疗现状、结合功能行为问题的继续干预,制定一份院外康复的诊疗方案,而治疗模式仍是以MDT小组为核心,只是根据院外治疗的特点重点和人员有所调整和侧重,这一阶段,会以管理师作为核心环节,作为患者方与治疗团队的协调枢纽,下情上达、上嘱下施、咨询辅导,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康复期间的目标和任务。这样的院外持续诊疗,真正做到了患者出院无忧,解决了以前千千万万患者出院后的迷茫、无助状态和困境。

这样的模式,后延或前展,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贯穿从生命之始到生命终了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模式。其价值和内涵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再想想,这样的疾病健康服务模式下,我想除了少数确实经济能力有困难的患者外,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应该会欢迎和接受这样的服务,以及相应的费用承担应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的。就如护工的市场行情,请一名护工现在都需要3000-5000/月,好护工仍难觅;何况这样的专业医疗健康服务,仅从其诊疗质量和价值而言,就已经无法用价格来衡量,何况从患者需求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实际服务中所能获得的价值体验上看,如果真正能够患者充分了解、认识并接受这样一种解决根本问题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对所有相关人员、部门无论是政府、社保、医疗机构、患者、家属、专业服务人员等都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因此这样的系统工程,如何落实到国家卫健委近年的医改红潮中,比如家庭医生制、三级转诊直至现在的健康促进医院的建设中,政策、体系等支持可能尚需时日,但好在就像任何一种人类进步的创新发展中,我们已经有了,有缘接触过或已经在部分医疗机构中享受到这种服务的患者,无疑是其中的幸运儿和有缘者。这样的好事,每个人都希望它能快快进入到我们普通人的疾病健康服务中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已有0人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