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类信息解读
迈康智源医学研究院-研发中心
20170120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文,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迈康智源医学研究院就其中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十六个问题,从“功能与行为健康问题诊疗”理论思想的角度进行一一解读解读。
《规划》全文近7万字,30多次提及生物医药,指出通过持续攻克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快中医药服务现代化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数字诊疗装备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对相关领域给予了扶持政策。
1、重大新药创制
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10类(种)重大疾病,加强重大疫苗、抗体研制,重点支持创新性强、疗效好、满足重要需求、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药物开发,以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强化创新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开放服务,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新药研发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加速推进我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
解读/点评:
新药的研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是耗时往往需要多年,二是投资巨大,三是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找到创新的机会。缺乏理论创新,很难进行技术创新,因此,最难的其实在理论创新。
从疾病诊疗的思维方式出发,创新越来越难,不妨试一试从功能与行为类健康问题诊疗的思路出发,有可能找到蓝海。
2、重大传染病防治
突破突发急性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提升应急处置技术能力;攻克乙肝、肺结核诊防治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强疫苗研究,研发一批先进检测诊断产品,提高乙肝、肺结核临床治疗方案有效性,形成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
解读/点评:
防控疾病,一是应用技术,二是应用策略;在应用技术的创新中如果结合应用策略创新,创新的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行为诊疗思想是指导应用策略创新的法宝,学习掌握它对应用策略创新意义重大。
3、健康保障技术
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加强精准医学等技术研发,部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多发病等疾病防控,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惠民示范服务。
在生物和健康领域,形成涵盖重大疾病防治、基础健康保障服务和前沿医疗技术突破的整体布局;在医疗等行业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示范应用,培育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
解读/点评:
精准从何而来,诊断的内容和细致程度!从诊断的思维上进行扩展,才能有更细致入微的诊断,无疑问题诊断比疾病诊断在这一点上更有优势。
疾病防控的惠民服务,如果从调动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行为诊疗的意义更大。
大众化的示范应用,一是要解决大众能够接受,能够掌握,能够应用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科学性与规范化的问题,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解决第二个问题,从功能与行为类健康问题诊疗思想出发解决第一类问题。
4、新型生物医药技术
开展重大疫苗、抗体研制、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人体微生物组解析及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一批创新医药生物制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体系。
解读/点评:
建议从肠道微生态功能、人体营养传输、交换、利用环境等角度出发,寻找突破点。
5、生物医用材料
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智能调控为方向,加快3d生物打印、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新一代生物材料检验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布局可组织诱导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产品、新一代植介入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等重大战略性产品,提升医用级基础原材料的标准,构建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品创新链,提升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竞争力。
解读/点评:
从功能障碍应对、功能损伤治疗、功能残障代偿与替代的思维出发,在生活再适应的领域里,围绕活动能力、环境、行为问题解决,满足市场需求。
6、重大疾病防控
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慢病,消化、口腔、眼耳鼻喉等常见多发病,包虫、疟疾、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以及伤害预防与救治技术等,加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循证评价、示范应用一体化布局,突破一批防治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新型诊疗方案,推广一批适宜技术,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解读/点评:
重大疾病的防控技术,需要从疾病全程的角度去思考,从防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去设计,研究防治过程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治疗效能的环境因素。
7、精准医学关键技术
把握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机遇,建立百万健康人群和重点疾病病人的前瞻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疗知识库体系和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重点攻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组学研究和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等精准医疗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学诊疗模式变革。
解读/点评:
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切身感受强烈的健康问题解决为核心,方能有效建研究队列,激发其效能。
8、数字诊疗装备
以早期、精准、微创诊疗为方向,重点推进多模态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新型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新一代超声成像、低剂量x射线成像、复合窥镜成像、新型显微成像、大型放射治疗装备、手术机器人、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等产品研发,加快推进数字诊疗装备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
解读/点评:
数字诊疗产品的应用策略开发,无疑要和需求的痛点痒点相契合。研究健康问题中的痛点痒点是机遇也是方向。
9、体外诊断产品
突破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检测、自动化核酸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高通量液相悬浮芯片、医用生物质谱仪、快速病理诊断系统等重大产品,研发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诊断试剂以及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高精度诊断产品,提升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竞争力。
解读/点评:
体外诊断技术的突破,需要在研究建模上创新,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病症与病理特征、转归与结局等过程中的功能与行为,可以作为新尝试。
10、健康促进关键技术
以定量监测、精准干预为方向,围绕健康状态辨识、健康风险预警、健康自主干预等环节,重点攻克无创检测、穿戴式监测、生物传感、健康物联网、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设,构建健康大数据云平台,研发数字化、个性化的行为/心理干预、能量/营养平衡、功能代偿/增进等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加快主动健康关键技术突破和健康闭环管理服务研究。
解读/点评:
健康促进关键技术的研究,诊断辨识是方向,自主干预、环境支持、干预方案是又一方向,因此,诊疗体系与干预体系的科学化构建是基础,这个体系需要从学科建设大高度,完善当前非疾病诊疗体系对疾病诊疗体系的支撑与支持作用,进而在疾病与健康问题双向诊疗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研究实践的新突破。
11、健康服务技术
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突破网络协同、分布式支持系统等关键技术,制定并完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知识集成、多学科协同的集成式、连续性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科技示范行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就医模式和强化健康促进的目标。
解读/点评:
健康服务技术的关键是研究需求、满足需求,行为诊疗无疑为这一研究提供了“高端”武器!
12、药品质量安全
瞄准临床用药需求,完善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体系,开展高风险品种、儿童用药、辅助用药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药品质量控制等研究,提高我国居民的用药保障水平,提升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解读/点评:
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需要从诊断的角度出发建立处方开具规范、审核规范,而诊断的内容与方向发展,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
13、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
解决我国出生缺陷防控、不孕不育和避孕节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覆盖全国的育龄人口和出生人口队列,建立国家级生物信息和样本资源库,研发一批基层适宜技术和创新产品,全面提升出生缺陷防控科技水平,保障育龄人口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解读/点评:
人口目标的干预技术,应遵循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中的干预分类,沿着MK-HDTTS的干预操作模型,指导研究实践。
14、中医药现代化
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药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现代化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解读/点评:
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需要引入健康问题分类的思想。
15、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技术创新类包括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优化整合后形成的科研基地。支持面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领域建设若干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解读/点评:
科研基地建设,应考虑实践与研究的结合,在实验方向的针对性上,不应只有疾病与功能,还应有思想和行为。
16、“一带一路”与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战略机遇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研究积极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应对共同挑战的合作研究。推动在中医药、民族医药等领域开展生物资源联合开发、健康服务推广。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合作开发与产业示范,提升我国重点产业创新能力。
解读/点评:
健康服务推广,需要重视健康行为类问题,行为问题诊断是基础,行为问题干预才能有效,健康需求的满足策略才能发挥效能。
解读内容相关咨询:
迈康智源医学研究院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