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处于学习阶段,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相对高于成年人。均衡的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础。这一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学龄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做出家庭、学校和社会方向的干预,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1.病因
喂养不当:长期摄食不足。
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
2.病理及病理生理
轻度营养不良的病理改变仅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尚不明显。重度营养不良则常有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浸润,淋巴和胸腺显著萎缩,各脏器均见缩小,从面产生一系列理生理改变。
由于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常致低血糖症。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胆固醇下降。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负氮平衡。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钾,血钙偏低,常并有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3.表现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中耳炎、肺炎、肠炎、肾盂肾炎等。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口角炎、齿龈出血、佝偻病、角膜干燥、软化或溃疡等。
锌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顽固性食欲缺乏,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呈侏儒状态。并有肝大、贫血、皮肤粗糙和色素沉着以及性发育障碍等。
自发性低血糖症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有时突出现出汗、心慌、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自发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间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017年1月11日上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探究了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更加全面、详细地为学龄儿童提出了膳食方面的建议。其核心信息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了以下内容:
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