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行业新闻 >内容页面

2016 中国医疗健康、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十大热门趋势

迈康网编辑 2016-07-06 共1728人围观

  对于医疗消费者、医疗组织以及新兴企业而言,随着不同创新工具和服务进入新医疗经济中,2016年已经成为开拓创新的一年。以普华永道旗下的医疗研究所(HRI)所作的2015年全球医疗医药消费者调查为基础,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的专家团队结合国内行业形势,总结了2016年对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十个趋势,并就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当前行业形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趋势一——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高博瑞(Mark Gilbraith)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

  医疗健康、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

  迫于利润压力,全球医疗系统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减少住院护理。社区医院、无病床医院和虚拟护理中心等社区扩张策略已被众多医院所考虑。对于中国来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及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两大重点目标,并在远期的十三五规划中被再次强调。

  普华永道的研究发现,70岁以下的老人更乐于在家中或附近养老,而70岁以上的老人则需求更多专业护理,例如养老院、老年社区及特殊护理。此外,专业高效的分级诊疗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及社区的医疗可及性,同时并不会过度增加大型社会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负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合适的诊疗服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地区性医院集团以及它们在附近社区中所建立的附属健康中心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增加了他们对于医疗服务的信心。我们需要利用诸如无病床医院等各种模式来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和覆盖面。比如,上海市政府近日公布一项计划,出资补贴本市顶尖医科大学,使它们的招生数量扩大至三倍以满足当前需求,特别是服务社区医疗的全科医师和康复师。此外,上海还计划2016年内新建50所被称为“长者照护之家”的社区嵌入式短期住养中心。

  2015年全年已有22家此类住养中心成功开业。

  趋势二——高科技数据库助力医疗发展

  邢立萍

  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

  2016年,全球医疗产业将开始以新的高科技方式处理这些数据,即所谓的“非关联型”数据库,以充分利用海量的消费者和医疗数据。在中国医疗行业内,越来越多具有医疗实力的业内领先的大型综合型医院致力于建设基于整合型电子病历的医疗质控体系。

  国内医院的临床质控管理水平在多年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提升并日趋完善,已针对终末质量控制设置了相应的控制手段,但对环节质控以及信息化构架与过程监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的政策指引下,政府提出“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新型数据库搭建起的整合电子病历系统将成为临床信息系统的核心,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亦是落实“医疗质量过程管控”的核心途径和工具。医院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需要增加。根据国内医院信息化现状,建设完整的质

  控平台需经历5阶段:EMR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系统、SOA集成平台、质控规则库、CDR临床数据中心、CDSS临床决策支持。而这其中需要医院在人力、物力与财力上进行大量的投入,可喜的是目前多家大型综合医院均已认识到信息化建设这把利剑,纷纷步入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新纪元。

  趋势三——并购热潮持续升温

  钱立强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

  唐迅

  普华永道中国中区并购交易合伙人

  2016年,医疗及医药行业的并购活动将会继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除了大型保险公司的合并引人注目,越来越多的独立医院和诊所将很难仅仅依靠自己继续维持下去。为了获取上述组织现有的客户基础,大型医疗管理公司正在收购与自身互补的医疗机构。

  在中国,医疗行业的投资主要围绕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题材展开,其中的热门话题是涉及医院等核心医疗资产或业务的投资。过去几年随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和投资医疗行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原来以投资体检、美容、牙科等医疗服务为主的趋势正转向投资医院、供应链、康复、诊疗等核心医疗业务。社会资本和民营的医疗机构大举投资医疗核心业务在一定上有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加大医疗行业的资产投资的作用。

  合资、改制、PPP、IOT等多种投资模式正不断地被创造并完善。2015年内,全面取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施的“两定”资格审查项目和“二胎”政策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投资的热度。凤凰医疗、康宁等一系列医疗题材的成功上市也为社会资本实现退出和投资回报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医疗行业在成长并可能向传统医疗行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为医疗行业的投资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间。

  中国的医疗行业投资必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法律、行业以及管理环境的问题有待改善。交易后的整合、经营模式和管理团队的激励是最大的挑战。而在医药行业,与全球并购市场的火热一样,国内医药医疗并购交易也同样风风火火。

  在国家加大医药医疗改革、消除产能过剩、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引导下,伴随我国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2015年医药行业并购案激增,并购数量和金额均创下新高。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致力于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加快并购重组脚步。制药及医疗设备企业纷纷抢夺优质标的资产以扩充其产品线,实体药店行业除了整合收编线下门店外,也积极发展并进入医药电商业务。医药细分领域例如精准医疗、互联网医药、基因测序等并购尤其火热。

  同时,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海外并购机会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鉴于对海外医药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的熟悉度,对潜在标的项目价值难以把握,以及对自身并购战略和并购交易后的有效管理尚难执行,成功完成海外并购对国内企业来说难度很大。

  进入2016年,国际市场依旧期待医药巨头的巨额并购交易热潮进一步持续。国内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或也将延续2015年的火热,无论从规模或数量均会超过2015年。

  趋势四——药品定价更加合理

  徐佳博士

  普华永道中国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

  2016年,全球制药行业的关注点开始转移到如何达到价格进一步下调的压力与创新资金筹集间的平衡,即如何“恰到好处”地定价。在中国,以药养医这种不合理的现象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医疗界的争论热点。随着药品支出的持续攀升,未来医保支付能力的挑战也随之加重,药品定价机制必然成为医改的重中之重。

  近期,我们观察到中国药品定价机制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政府的监管下越来越多地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自去年6月起,政府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与此同时,我们预计公开招标及医保支付将在未来药品定价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地方政府正在不断尝试越来越严苛的招标规则,比如包含质量标与商务标的“双信封”制度、建立跨省的药品价格参考体系、低价药直接挂网以及针对独家生产药的多方价格谈判机制和医院的二次议价等。

  我们认为医保支付对药品定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使得医疗机构或参保人员在选择高价药时会面临很大压力,这种压力会促进药品市场价格的降低。

  第二,预计今后医保部门除了履行支付职能之外,还会积极参与招标谈判和价格的形成。那么对药企而言,在严厉的议价措施下,他们的产品可能长期面临价格下行的压力,也有可能失去在某些省的销售量。此外,定价机制参与者的增多和巨大的地区差异,也会给药企的价格管理成本带来上升的压力。

  双重压力下,制药企业需要付出更的努力来制定有效的策略与良好的运作以保持当前的利润水平。同时也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他们的商业模式已确保在新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趋势五——掌上医疗时代来临

  高博瑞(Mark Gilbraith)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

  医疗健康、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

  智能手机、互联医疗配件和APP仍尚未在全球医疗行业得以充分利用。在2016年,将医疗护理“掌上化”,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加医疗服务获取途径,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监控、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在中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是最快,我们依然看到了数字医疗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国有超过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这一数量超过全球用户的1/3,同时4G用户接近4亿。在中国,我们已经拥有超过2000个掌上医疗应用,随着每日不断有新应用出现和新投资涌入,这些医疗手机应用大致可分为6类:

  1.专人服务预约和支付—31.3%

  2.远程诊断评估—30.3%

  3.面向医生和病人的信息和教育类应用—16.2%

  4.药品销售电子商务应用(非处方药和医用消耗材/设备)—12.1%

  5.医疗信息共享—电子病历—7.1%

  6.慢性疾病管理,如糖尿病等—3%

  掌上医疗应用的价值将不仅影响到传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病人、医生、供应商、支付者、分销商和制药公司等,还将涉及到新的市场参与者。他们将为移动医疗行业注入新的价值和资本。在中国,尽管掌上医疗应用的失败率仍然高达40%以上,新的APP仍然层出不穷。病人和医生将能够使用越来越多的APP,通过新渠道进行跨平台互动。他们期待更多的创新、投资和合作模式。举个例子,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远程医疗评估应用(遵循“无病床”医院的范例)、患者疾病管理和监控与可穿戴设备和数据交互、全科医生诊断支持工具、患者端评估工具以衡量甚至预测潜在的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合规性监控应用、临床试验患者端应用等。

  传统市场参与者和颠覆者已经建立跨企业的创新平台和孵化器,从而改变他们对于医生、设备、药物、数据、数字化、配送和诊断之间潜在的参与、相互影响及合作新方式的思考模式。政府和企业应该对资源和预算再分配进行考虑,并为相对于传统医疗的新医疗模式提供优先发展条件。数据安全、质量和隐私以及应用认证将更加重要。

  此外,手机应用的重中之重就是用户体验,即患者的体验。通过普华永道新成立的数字化体验中心制定数字化和用户体验战略,APP开发商可以确保其应用产品实现既定目标。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掌上医疗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趋势六——网络安全引人关注

  Megan Haas

  普华永道香港法务会计服务合伙人

  随着网络安全漏洞的发生率和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医疗领域的网络安全在2016年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例如,针对网络的破坏行为将成为一个重大挑战。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破坏比网络犯罪和网络间谍有更大的威胁,因为它很难通过传统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来阻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医疗设备制造商在网络安全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中国,网络安全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完全跟上制造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商和供应商为了实现新的产品理念,在很多时候把安全和隐私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然而,我们有必要作出改变,不仅仅只关注网络安全事件的事后的应变,更要让网络安全成为产品战略的核心要素。

  根据普华永道2016年全球CEO调查,许多CEO对网络安全漏洞表示了关注。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也可以成为他们业务战略的一个优势。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网络安全已经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并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即“两会”)上成为议题之一。两会代表们认为,政府需要加大对于患者信息安全的监管力度,包括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患者隐私保护以及明确电子诊疗档案的归属权。同时,政府应当在医疗数据安全保护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并增加预算。

  普华永道认为,网络安全的重点在于设计方面。优秀的网络安全措施是扎根于产品理念并始终贯穿于整个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一个独立于产品之外的附加部分。这样的设计理念需要企业从高管层面发起和推动。

  趋势七——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速

  孙超

  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合伙人

  近年来,随着国内的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医疗费用支出一路猛增,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的医保筹资标准一直仍然较低。虽然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在内的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基本建成了全民医保体系,但预计到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将出现严重赤字。我国基本医保基金的不足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过去三年里,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同期财险、寿险、意外险保费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5%、14%和18%。预计未来几年,商业健康险将继续高速发展。

  我们认为,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具有以下几大趋势,将给医疗健康市场带来新的机会:首先,我们将看到更多的产品创新。随着疾病和医疗数据的积累及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保险公司将能够推出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产品。其次,健康保险会进一步利用同数字化。我们将看到互联网作为渠道在健康险市场起到更大的作用,并且数字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健康险的理赔,支付,风险控制,服务提供等环节。

  第三,保险企业将同更多的合作伙伴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以寻求新的机遇。例如健康保险公司同制药企业共同研发保险产品,同医疗器械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健康管,及同政府合作,如管理基本医保基金等。最后,我们认为健康保险公司将搭建大健康平台,整合碎片化的健康和医疗服务,覆盖消费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诊断,治疗,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养老等一系列服务。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将会给中国的医疗市场带来巨大的变化。在大健康价值链上的各个参与方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这样的变化中,才能够抓住未来的市场机遇。

  趋势八——医疗服务成本控制挑战加大

  邢立萍

  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

  许多医疗系统的身家动辄数十亿美元,但却很少可以像其他十亿美元级别的企业那样,确定其所提供服务的成本。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保险公司、消费者和其他医疗服务买家都在要求“基于价值的医疗”,迫使医疗服务方争先恐后地计算其服务成本。在中国医改浪潮下,各地卫计委对于医院的考核已由传统的收入指向型转为成本考核型。这也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及成本核算口径的精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服务一般以服务类型为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括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两大类。财务部门一般根据服务类型设立成本明细账来核算不同业务的成本。同时,在门诊成本、住院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临床服务类科室为成本对象,应将所有门诊服务成本和住院服务成本分别按照一定规则分配至各个临床服务类科室。

  在中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医疗已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的大势所趋。而这必须依赖于医疗业务系统对于数据的精准采集以及实时分析。在十三五规

  划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加强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医院成本精细化的管理要求。

  此外,医院必须研究发现让流程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流程环节中不增值的作业,实现以患者为核心高效、严谨的闭环管理。同时,医院必须加强各个岗位的人员培训,确保人员的能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以便医院更好的实现向现代企业化管理的转型。

  趋势九——心理健康不再遇冷

  金军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

  在2016年,医疗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如雇主、保险公司等,都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其员工和客户身体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并调高心理健康的优先级。在中国,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心理健康相较于生理健康是一个相对较少被充分认知和对待的领域。身体生病的时候,国人会积极的寻求相应的医疗诊断和治疗,但是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国人不会主动积极的寻求相应的心理咨询或者治疗。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不充分,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对待心理疾病产生的”羞耻感“使得许多人未能积极的寻求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目前从中国的医疗体系来看,只有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得到了相应的治疗和关注。据卫计委的相关统计,全国约有430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登记和跟踪。但是除了这

  些严重精神病患者以外,一般百姓对包括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就医率也不高。以抑郁症为例,全世界估计有约3.5亿的抑郁症患者,而在中国由于缺乏相关的统计信息,抑郁症患者估计范围可能在3000万人甚至更多;而其中得到专业治疗或救助的估计不到10%。中国每年约有25-28万的自杀者,其中约有70%是抑郁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也发布了文章阐述抑郁症已经成为了全球的一个危机。

  从医疗体系的供给端来看,目前中国拥有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每一万人口1.71张;全国拥有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市、省一级。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精神科医疗资源明显偏低。总体来看,在资源总量方面偏低,从区域分布来看也集中在主要城市,有2/3的县区是没有精神科和精神科医师的。在政策上,目前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如精神科等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领域,但实际上的新增供给仍是偏低。

  远程心理健康服务或许可以是一个新的补充诊断和治疗手段。一方面对于精神科资源不足的区域形成远程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救助的辅助方式,另一方面对于不愿意公开到精神病科或精神病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人群提供一个具有较高隐私保护的咨询和治疗渠道。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确保提供远程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服务质量监督也将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趋势十——生物类似药前景看好

  徐佳博士

  普华永道中国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

  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庞大的市场潜力,刺激了生物类似药的发展。在中国,许多留学海外的科学家们纷纷归国,加上创投资金的追捧与国家政策的引导,生物类似药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根据IMS的数据,随着专利药的到期,未来五年生物类似药将抢占20%的全球医药市场。同时,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中国已在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数量上位居全球之首,其

  核心专利数量,也紧跟在美国与欧盟之后。在治疗领域方面,肿瘤,糖尿病和免疫系统为其主要的关注领域。然而,庞大的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看似机会无穷,却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虽然我国已于2015年2月出台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试行文件,但评审的具体标准及相关细则尚未出台。目前生物类似药的审批流程依旧遵循生物制品的新药审批,审批程序复杂,耗时较长。

  此外,依照现行临床试验的规定,研发成本也相当高昂。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的复杂度与不确定性比化学仿制药高出很多,对于药厂的生产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因此,药企需要积极与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克服目前的挑战与困难。对于有原研生物药的跨国企业而言,尤其是专利将在未来五年到期的重磅产品,生物类似物的威胁与影响不容小视。药企需要及早规划,提前布局,以差异化的营销及创新的服务模式巩固与加强其品牌优势与市场份额。

  生物类似药企业则需积极与快速地加强技术水平和提升研发能力。同时,尽早规划明确的战略方向,如产品发展策略,甚至是海外市场的拓展策略等。加强与医生、医院及医保支付方的通力合作。留意本土竞争甚至是跨国药企在生物类似药的市场发展,尽早计划与应对以发挥其市场优势,实现价值最大化。
您可能还想看
推荐网站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