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行业新闻 >内容页面

徐东:分级诊疗制度对医药产业的战略影响之一

迈康网编辑 2016-04-26 共1486人围观

  分级诊疗和医保的支付模式,大部分是关注价格的改革,招标。现今,中国已经逐渐进入到医保的买方市场时代,医疗保险体系,四个保险整合后,医保作为中国最大的购买主体在中国医疗市场和药品市场未来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这种情况下,医保最主要的措施是支付模式的改革,因此支付模式改变也可以称之为未来对医药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

  现阶段,对于分级诊疗了解多停留于不同级别的医院和类别之间诊疗的管理范围,目标为规范资源的合理使用。双向转诊指的是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基于自身的诊疗范围,病人之间的互相转移。在分级诊疗的核心要求之下,分为几个管理方向。

  徐东:分级诊疗制度对医药产业的战略影响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东)

  第一,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基层首诊。即医保的非急诊疾病首诊必须在基层,基层的管理定位为“医疗守门人”.“医疗守门人”相当于分诊制度,通过基层做病人的分诊。

  第二,双向转诊。基层无法处理疾病向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转诊;在恢复期的病人可以向下转诊,形成明确的医疗管理任务。在这种新的分工之下,未来二级以上医院的门诊病人将大幅度下降。按照国家的管理要求,到2017年,二级以上医院的门急诊的总收入占医院的总收入比例不得大于10%,而现阶段医院的门诊收入占医院的四分之一,即22%——27%.下降点在于一个产品上——口服制剂。

  未来,二级以上医院以上处理更多的是急诊治疗或者是重要慢性病、复杂慢性病的治疗,日常的慢性病要到基层医疗。现阶段各地都在推广医改,推动分级诊疗,但是存在巨大的差异性。

  2015年,分级诊疗推进的速度比较快,2016年也有新的进展。

  2015年5月8日,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县级公立医院要承担急诊的常见病;

  5月17日,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三级医院的门诊要大幅度向基层流;

  9月11日,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年基本完成两级分诊的管理制度,意味着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拐点;

  12月1日,发布《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这种慢性病管理要正式推进社区。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70%以上地市开展分级诊疗的试点工作。

  因此分级诊疗的推进速度还是很快,标准也较高,提出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两个阶段性管理的目标,给医院带来的现实压力比2020年的更大。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基层医疗占的全国诊疗总量要大于65%,现在约20%,诊疗量大于65%,这就意味着门诊的大量诊疗要分流到基层,规划二级以上医院的比例明确限定1:1:1,同时明确全科医生的数量再次提高。

  国家也经过多年的人力培育,第一批国家委培的全科医生在2016年、2017年逐渐进基层。为了充实基层的医生力量,在四、五年前国家就启动了国家委培计划,每年拿出将近二十亿用于此项目,实行免费入学,委培学生毕业后到基层的医疗机构服务七年。此培育项目下第一届毕业的学生入基层是2016年,这个政策将持续5—6年,将会为每个卫生院输送5—6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医生,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大量的本科生向基层的覆盖,客观地讲是真正提高了接受二级诊疗病人的能力。

  这是我们2017年的工作指标。基层的分级诊疗能力能全面提高,而且形成一个良好的基层首诊,急慢分治的格局。在新的格局明确下,三级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就开始细化。作为城市的三级医院,主要接诊的是重症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偏向专科和住院治疗,明确定位,今后城市三级医院的责任就是专科的住院诊疗。城市的二级医院主要接受的是急性期转诊之后的病人,术后的康复病人。执行双向转诊,二级服务的门诊力量在削弱。但是在县级医院,二级的医疗能力不是在削弱而是强化,这是很突出的一个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病病人和康复期病人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不对急诊和重诊进行治疗,这是医疗机构的四级功能。
您可能还想看
推荐网站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