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学科建设 >内容页面

连国务院都重视的多点执业却不火?

迈康网编辑 2016-04-13 共1437人围观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确定2016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会议明确,今年要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

  从“允许”、“鼓励”到“开展”

  在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微妙的事物。虽然它牵涉到的利益及格局巨大,但管理者对它的界定和措词一直在变化,颇引人注目。

  2009年9月16日,原卫生部医政司下发《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它改变了医生只有一个注册地点的现状。后来,各地陆续据此制定了地方的医师多点执业试行办法。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试点三年,时间来到2012,管理者盘点发现,当初期待多点执业后,一种“人才纵向和横向交流”的愿景并未真正实现。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允许医师多点执业。这意味着多点执业已经上升成基本国策,超越了卫计委一个部门的范畴。

  2014年3月有报道称,北京允许在职医生开办私人诊所,其实也等于允许医生业余时间开自己的个人工作室。

  2015年4月,北京市卫计委再次表态,鼓励有条件的医生在社区开办私人诊所。从“允许”到“鼓励”,意味着放行力度不断加大。

  到了2016年的今天,“鼓励”这个词悄悄换成了“开展”。很显然,这是一个更积极主动的词汇。如果说鼓励还停在一个不参与,为之默默拍掌叫好的状态。“开展”这个词就已经到达了一种不得不干的程度,变成一项要力推的任务。

  中间冷,两头热

  从这种措词越来越主动积极的过程中,你可以阅读到高层对多点执业推广的立场与意志。但问题是,这项改革出台至今已有7年多时间,为何一直呈现出越推越猛的态势?这是不是说明在现实生活领域,医生们或者失去了主动参与多点执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近日,有媒体记者从湖北省卫计委获悉如下信息:从2011年9月1日起,该省就在武汉、宜昌、襄阳、鄂州4个市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2012年10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截至2015年10月31日,168682位注册医师中,仅770人注册了多点执业,占比仅0.46%。其中,来自三级医院的医生仅146人,来自二级医院的310人,其余则来自民营医院和基层乡镇医院以及卫生服务中心。

  从这个数据来看,在该省,能够从三级医院出来多点执业的医生寥寥无几,连1%都不到,基本宣告了这项政策在当地受到冷冻的待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受冷现象,不妨听听医生们的实话实说。“以后还得在医院干,很多问题要解决,像现实表现、评职称等。多点执业,让院领导怎么看你?”这是一位医生接受采访时曾经吐露的心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对此更是直言不讳,“没有哪个公立医院的院长,会允许他的全职职工去搞多点执业。”

  最后,她还加了一句“而现在去尝试多点执业的医生,应该说他们很有勇气。”

  本来,作为医生而言,多点执业是一种行医权利的松绑,能够有自己的私人工作室或诊所,意味着可以走在更纯粹的行医道路上,更能找到一种靠专业吃饭的感觉,帮助他们扩大自己的个人品牌,增加财富创收渠道。所以按照常理,医生们应该成为对多点执业最有热情、最渴求的群体才对。

  屁股决定脑袋。但是,多点执业对公立医院院长而言,产生的是一定新的负担和利益损害,他们怎么可能会支持自己的员工到外面别的医疗机构行医呢?从多点执业到达的第一天起,这种矛盾已经伴随产生,至今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它已经成为了这项政策推行的最大拦路虎。

  所以,在多点执业的开展上,才呈现出来一种“中间冷,两头热”的状态。

  要牢记强扭的瓜不甜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刘国恩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曾强调一个观点,无论分级诊疗还是医疗服务价值重构,其必要的调整都只有一个,就是医生的流动性。没有医生的流动性,分级诊疗和医疗服务价值的重构都是纸上谈兵。

  现在出台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运动,恰恰正是旨在强基层、激活分级诊疗之举。

  问题的要害在于,为什么主治医生们不是去主动参与多点执业,而是要靠政府强力去推动?在这件事情上,管理者又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最佳位置上,方为适宜?

  过去,医生多点执业的热情是被权力多余插手浇灭的。随着基层贫弱和分级诊疗受阻,导致大医院不堪重负,民众对就医看病怨言满天。在这种不满意之下,很快转化为政府的新政出台。但是,医院去行政化改革依旧迟迟未推行到位,医院院长深受医疗GDP绑架之苦,走在过度扩张的道路上,如何可能会真的支持医生们去多点执业?

  在发达国家,能够顺畅推行多点执业,是因为医生和医院是合作关系,医生是自由流动的职业;而在国内,公立医院医生都是单位人,生老病死、福利、晋升、进修都跟第一执业地点紧密相关。所以,刘国恩教授才说,我国的医生定位是单位里面的事业编制,编制有内有外,编制内外巨大的待遇“落差”,成为主宰医生执业命运的“双刃剑”,这是医生多点执业最大的制度障碍。

  如果这些松绑不到位,一味去强推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没办法理顺。对医生而言,它将会变成另一种任务的摊派和强推,意味着一种沉重的负担。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应该牢记强扭的瓜不甜的既往教训,通过更多的松绑和引导,来吸引更多的医生们主动参与到多点执业这项运动中来,激发出劳动的积极性。

  主动和被动,虽然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可能会影响全局,关系到这项改革的成败。医改的目标之一,应该是让医生们欢欢喜喜去多点执业,服务于社会。
您可能还想看
推荐网站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