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微信、微博上各种养生帖子被热炒,而我们老祖宗也有很多经典养生法流传至今,例如“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热不烫唇,冷不冰齿”、“早漱不若晚漱”……这些方法古为今用还靠谱吗?
经典养生法1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专家说法:靠谱,可根据个人生活环境稍做调整
这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适当地捂一捂或冻一点,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广州益寿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德清指出,现在广州正处于春季,暖意来袭。在这种情况下,过早脱掉厚衣服,头、手、咽喉等部位遭遇气温变化时,很容易受寒,从而引发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可见,古人根据自身维持身体健康而总结出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刘德清提醒,“春捂”也要有度,“捂”过了头也不利健康。“‘春捂’并非穿得越多越好,衣物厚度要视天气情况和个人体质而定。同时记得初春时节要遵循‘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这是因为人体下肢的血液循环水平较躯干差,容易被风寒侵袭,所以厚裤子、厚鞋子不要过早脱掉。”
经典养生法2
天天晒太阳,胜过吃药方
●专家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视情况而做
“这句话是有些偏颇的。”刘德清指出,日光中的可见光线及红外线,可使皮肤组织受到温热的良性刺激,从而达到镇痛、消炎作用。因而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常晒太阳可使病情缓解。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是一种“天然消毒剂”,它能一定程度上杀伤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等。春季是流感、流脑等传染病的多发时节,提倡“三晒”(人晒太阳、勤晒衣服、勤晒被褥),这对防病保健十分有益。
但是,在现今城市紫外线强、污染严重、雾霾高发的情况下,晒太阳也要选择好时机。日照强烈时,不加保护地晒太阳,也有引发皮肤癌的可能。
经典养生法3
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
●专家说法:靠谱!
刘德清解释,生姜性温而祛寒暖胃,萝卜性凉而除热消滞,利用这两种食材温凉之性,加上炎夏、寒冬的气候特点和气机的升降趋势,进行阴阳调和、补虚泻实,体现了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理养生法。
他还指出,生的白萝卜生者味辛、甘,性凉;熟的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生吃萝卜或榨汁饮用,清新爽口,能清热生津防燥,适合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燥结之人。炖熟的萝卜软烂美味,能下气消谷、化痰消导,尤其适合脾胃不和、气胀食滞、痰多不畅之人。
经典养生法4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专家说法:有一定参考意义,但要把握度
刘德清解释,这里所说的“三分饥”并不是不让孩子吃饱,而是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每餐七分饱就够了。“小儿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虽然需要水谷精微的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反而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疾病。但也不能太饿,以免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孩子生长。”所以,父母在给孩子喂食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过量,以免损害孩子健康。而且,每个孩子的食量也各有不同,不能说别的孩子吃多少,我的孩子也要吃多少。
为了让孩子少感冒,家长们常把孩子裹得像个粽子。刘德清指出,孩子保暖在感冒流行期是非常重要,但若孩子身体健康,穿衣稍微少些可以激发免疫力。但“寒”也要有度,过度寒冷反而降低免疫力。
经典养生法5
饭前一口汤,不用进药房
●专家说法:可以参考,不必强行遵守
口腔、咽喉、食道到胃,是食物必经之路。刘德清指出,饭前喝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刺激胃液分泌,使食物能顺利下咽,利于消化。
当然,喝汤不是多就好,要因人而异。一般中晚餐前20分钟以半碗汤为宜,早餐前可适当多些,补充一夜睡眠流失的水分。饭前饭后切忌“狂饮”。如果饭前喝汤过多,会冲淡胃液,不利于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导致消化不良。所以饭前这口汤,要注意量。
经典养生法6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专家说法:因人而异,更建议动静结合
刘德清表示,人们常说的“饭后百步走”是指散步,长期坚持散步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吃晚饭20-30分钟后散步20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等,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
也有人提倡“饭后不要走”,也有一定道理。从消化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此时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休息一下,胃肠道才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