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习惯的建立有很多关键的影响因素,习惯主体的健康状况、认识、态度、主动效能;物资条件和环境的支持;周围关联人提供的支持和联系;习惯建立过程中的时间精力投入;等等。
不单是吃早餐的习惯,很多生活方式的小习惯,想要刻意建立并长久保持,不论缺失哪一项条件,都会难以进行,或最终品效不佳。来说说我建立吃早餐习惯的体验。
1.认识、态度、主体效能
三者存在一定的因果递进关系,当健康知识素养提升,态度发生转变,主体效能更容易得到良好发挥。当一个人知道了吃早餐的重要性和不吃早餐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可以激发部分主体效能。
2.物资条件和环境支持
有了一部分主体效能后,我计划每天吃早餐,但是早上时间紧张,自己来不及做早点,而周围也没有早点摊和超市,物资条件不支持、周围服务条件不支持。反之,自己买了食材,每天可以早起做早餐、并且出门就有早点摊和超市,这是良好的环境支持。
3.周围关联人的支持和自身参与投入
好友、同事经常提醒互相帮忙带早点、家人每天做好早餐,想不吃早餐都难,这时你的周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支持,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早餐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即使你不吃,周围人也要吃,帮忙带早点的时候你也会说服自己吃早餐的。
不知不觉,在吃早餐这件事上,你被动或主动地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财物,这是一种良好的参与行为。以上几项因素的理解,是学习迈康《主动健康行动学》、《功能行为健康分类》(MK-CFB)等内容后的分析应用。
把“建立吃早餐习惯”看成一个健康干预活动,要获得最佳品效,还要知道一个活动的六个关键部分。
1.活动故事规划设计;2.活动剧本设计;3.人才梯队建设;4.环境建设;5.活动过程实现和管理;6.活动经营。
但我的“早餐习惯干预”活动是不规范的,当时没有活动学的方法支撑,所以虽然一直知道早餐很重要,但却很多年都无法建立习惯,可见是很多次失败的活动干预,最终成功还是得益于被动完成的环境建设,环境支持得到了满足,即物资条件和周围关联人的支持。
偶尔还是会出现不吃早餐---习惯动摇的时候,这是整个活动缺乏规划设计和质控管理的“后遗症”。
学习活动学方法论,客观全局地看问题,提前一一部署,才能在过程中统筹全局,获得最佳品效。
--end--
文章来源:迈康在线社区
作者:杨雯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