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时,父亲因头晕来找我,考虑到父亲的年纪和抽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我的内心是担忧和不安的(60岁左右的年级是心脑血管和肿瘤的高发期),首先一番检查后,诊断为颈椎病、压迫神经。
A医生:你这个压迫的不是很严重,不到手术的指针,可以回家观察,可以吃点药和带个颈托对症治疗!
B医生(关系不错):虽然不到手术指针,但是有头晕的表现,早做康复也快,手术难度也小,做了吧!
C亲友:老侯,千万不能做啊,咱们村**做了就瘫了......
面对不同的建议和对疾病治疗的恐惧,老侯选择保守治疗。
那问题来了,如何控制疾病的发展,甚至能够逆转呢?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来看看目前健康产业的发展,都在倡导一件事:提出自己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后提供健康指导意见即<个人健康诊疗>服务。
<个人健康诊疗>:是指健康主体对自己的<非疾病>健康问题,利用专业工具进行日常化的观察、记录、分析,用CFB语言形成PES诊断,利用非临床医学途径进行干预,以达到健康主体<非疾病>健康问题的解除或减轻。
所以,个人健康诊疗的对象不是<病>,不需要医学专业知识;个人健康诊疗中的诊,不是医院的大型检测设备,常用工具反而是现有医院中没有的工具;个人健康诊疗中的疗,也不是临床医学手段,而是人人都能掌握的途径和方法。
这段话主要是想说:<个人健康诊疗>绝对不是由医生完成的,恰恰是需要健康主体自己完成的,且健康主体能获得这样的知识和能力。
现在研究证实:100%的健康=60%的健康生活方式+17%的环境+15%的遗传+8%的卫生服务。
那么,针对父亲的个人健康是可以通过自己调治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