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学科建设 >内容页面

肿瘤治疗活动中的营养风险浅析

迈康网编辑 2017-03-15 共2788人围观

  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其他各种医学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肿瘤全程治疗活动中基本所有有治疗手段都会应用到。能否做到治愈和彻底治愈,取决于肿瘤发生的病程阶段,病因特征、治愈条件和正确而规范的治疗目标、策略与手段。

  1、围手术期治疗活动

  手术治疗是从解剖结构的角度,切除肿瘤组织的全部,在肿瘤病程的早期,这一治疗手段有可能达成临床治愈、甚至彻底治愈。

  围手术期营养失衡、功能损伤与营养风险

  1)营养失衡-水电平衡紊乱风险

  消耗增加-营养利用能力障碍-营养失衡/丢失;

  应激导致的高分解代谢,能量与蛋白质消耗大幅增加;

  机体营养素代谢利用能力障碍;

  能量负平衡-蛋白质负平衡,机体体重下降-功能蛋白质分解丢失;

  2)创伤应激-代谢功能损伤-机体营养代谢的内环境紊乱

  营养素代谢状况损伤;

  机体内环境营养供给不足;

  营养代谢利用的环境恶化;

  “高分解代谢状态”-“持续高分解代谢的恶性循环”风险

  3)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功能损伤

  经口摄入不足(禁食限制、功能恢复时间因素)

  肠道营养摄入不足(禁食限制、蠕动功能恢复时间因素)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抗生素、止血药、抗分泌-抑酸药)

  食物耐受能力改变(无法通过正常膳食达成机体营养需要);

  肠道自身的腔内营养不足,微生态环境损害、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4)炎症状态+应激反应+营养素代谢紊乱+适宜的营养底物不足,是机体营养代谢环境改变的原因与特征,导致机体各项功能损伤:

  重要脏器功能损伤

  创伤愈合功能损伤

  免疫功能损伤

  2、放化疗治疗活动

  放疗使得机体出现一些物理损伤,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等全身反应和局部的皮肤和黏膜反应。

  化疗药物给机体一定的消化系统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毒性损伤。

  放化疗期营养失衡、功能损伤与营养风险

  1)胃肠道营养摄入功能损伤:放化疗对胃肠道黏膜损伤,导致胃肠屏障能力减弱、消化能力减弱、胃肠道菌落失调导致表现出对一部分食物的不耐受。

  2)营养摄入障碍-营养利用能力障碍-营养失衡/丢失:营养供应不足+炎症状态+应激分解代谢特征作用下的机体各项功能损伤-重要脏器功能损伤。

  3、康复治疗-病因病理病症综合治疗活动

  康复治疗期常见的损伤机理-损伤事件与因素:疼痛、消化道各种不适感,食欲不佳、心境障碍与心理应激、胃肠道营养摄入功能损伤与营养代谢利用能力损伤延续

  康复期营养失衡、功能损伤与营养风险

  1)营养平衡难以达成

  2)营养丢失难以纠正

  3)营养代谢治疗实施困难

  4)功能康复障碍
您可能还想看
推荐网站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