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学科建设 >内容页面

膳食与口服营养补充剂(ONS)治疗中进食过程和护理管理

迈康网编辑 2017-03-03 共3680人围观

  1、一般进食的护理要求:

  1)确定患者的吞咽反射是否存在

  2)食物准备:

  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粘性而不易松散、易形变、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

  3)餐具准备:

  勺子扁圆形,边缘钝厚,长柄,最大宽度不超过4厘米,避免使用汤勺。(食物不易滑落到患者口中)

  4)喂食:

  一口量:是指最适于病人吞咽的每次喂食量。一口量过多,食物易从口中溢出或在咽部滞留,增加误咽和误吸危险。一口量过少,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容易引起误吸。先每次3~4mL,放在健侧舌根后部或颊部,陪护可模拟吞咽动作指导患者,确定完全将食物咽下后再喂下一口,逐渐增加一口量,慢慢达到每次不超过10毫升。有的患者进食时不张嘴,这时从牙缝中倒入一匙水,刺激其张口。

  5)喂食后:

  嘱患者反复做几次吞咽,确定口腔内无残留食物,清洁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原体位30分钟,勿转移患者,防止食物返流。

  6)呛咳误吸的处理:

  呛咳是吞咽障碍的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立即扶托患者弯腰低头,使下颌靠近胸前,在患者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迫使食物残留咳出。或站在患者背后,将手臂绕过患者胸廓下,左手握拳拇指关节朝内,右手握住左手腕关节,对横隔施加一个向上猛拉的力量,由此产生一个气流经过会厌,使阻塞物咳出。

  2、特殊进食(管饲)的护理要求:

  1)控制滴速:

  胃造口管饲、空肠造口管饲的灌制流速从20mL/h逐渐递增,最终维持在60~80mL/h。

  慢速滴注喂养,使管径较细的空肠管更易发生堵塞,因此,喂养时应4 h用清水冲管1次,并注意观察滴注情况,如发现滴入压力增高,应增加冲管次数。

  2)合理调整营养结构

  在启动空肠喂养初期,由于小肠吸收功能仍较低,一般选择要素饮食,即不需消化即可吸收的营养液。待吸收功能基本恢复后,可选用整蛋白饮食,如商品匀浆膳和自制匀浆膳等。这种饮食须经肠道消化后方可吸收。

  在长期空肠喂养时可能会出现缺失现象,需及时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经静脉补充。

  3)控制感染

  鼻胃-肠管长期喂养会在鼻咽部形成压痕、溃疡、感染等。口腔内的细菌可沿鼻饲管壁下行,增加感染的几率。

  经空肠管喂养者,胃和十二指肠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其正常生理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经持续的空肠内喂养会降低胃内的pH值,使胃内定植菌数量减少,异常菌群大量滋生。口腔也由于长期不能正常“工作”,异常菌群滋生,易发生口腔溃疡。为保证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减少沿管壁传播的细菌感染,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定期进行管壁的消毒及管路更换。对于使用呼吸机或容易发生胃液反流者,应加强胃液引流。

  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治感染。

  4)观察置管深度

  喂养管置入过浅,靠近胃幽门部,容易发生反流;置入过深,减少肠道有效吸收面积,导致吸收不良,或发生腹泻。

  置管后通过X线或内镜检查,保证空场管在空肠中远端。

  5)常见并发生护理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随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有无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发生。如采用较硬质地的聚氯乙烯喂养管,应注意观察有无肠穿孔的发生。进行喂养时,造瘘口周围的皮肤较难护理,易发生溃疡。应注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造口周围肉芽有过渡增生现象,可用硝酸盐烧灼治愈。

  6)家庭喂养护理

  不断对病人的胃排空情况、吞咽反射情况进行评估。据报道,进行EN 1年以上的病人,有30%能够因恢复经口进食而停止EN。在长期管喂的护理过程中如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功能恢复情况,可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3、体位

  对于不能坐位的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仰卧时颈部呈后屈位,使与吞咽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头上举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吸),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能坐起患者坐于轮椅上,取坐直头稍前屈位,头部转向患侧80°,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防止误吸。陪护坐在患者患侧往口腔内健侧送食。一方面可防止食物从口中漏出,也利于食物向舌根部运送,可以减少口腔逆流及误吸。另一方面避免与患者面对面给患者带来被监视的感觉、更好的观察患者口腔内食物情况。

  4、泵注过程监测等;

  为了防止管道阻塞,护理上应注意注入营养液的速度,对于较稠的营养液可应用鼻饲泵协助注入,以减少营养液粘附要挺起阻塞;在持续性输注间期,定期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输注蛋白类营养液时,为防凝固阻塞,可加入pH值较低的药物,并在输注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您可能还想看
推荐网站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