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学科建设 >内容页面

小儿腹泻病的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迈康网编辑 2017-02-07 共1803人围观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与感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和性状发生改变,并伴随呕吐症状,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部分患儿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从而生病。

  腹泻时继续饮食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腹泻时进食会加重肠道负担,禁食可减少大便次数,但此种做法导致的腹泻病程延长和营养不良,对患儿会造成更大、更长久的危害。急性腹泻患儿继续饮食虽可能增加大便量,但其体重增长率可接近正常,而进食少者则增加较少,甚至下降。有观点认为,腹泻时营养物质不能被吸收利用。但研究显示,各种腹泻时,食物营养的吸收率仍较好。急性腹泻时,仍可吸收所摄入糖的80%以上,蛋白及脂肪的60%左右。因此,WHO/UNICEF及《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均提出,腹泻时应鼓励患儿继续进食。腹泻期和恢复期给予适宜、合理、科学的营养供应,不仅不会加重呕吐、腹泻症状,而且能够缩短腹泻病程,减少体重下降和生长停滞程度及预防营养不良。

  腹泻时继续饮食的作用机制

  腹泻期间,大多数患儿食欲减退、摄食量减少,且体内营养物质会经肠道从粪便中丢失,从而易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腹泻时受损肠黏膜的修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在良好营养状态下,受损肠黏膜的更新修复速度快,疾病多呈自限性;当营养不良时,肠上皮细胞的更新与修复过程会受到影响,从而延长腹泻病程。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慢性腹泻合并营养不良时,动物小肠黏膜变薄,绒毛萎缩及间隙变宽、高度和表面积减少,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阳性数减少,而补充肠黏膜细胞的特需营养物谷氨酰胺,可促进慢性腹泻后幼鼠肠隐窝细胞增殖,使肠黏膜修复加快,对治愈慢性腹泻有辅助作用。另外,肠道内营养可通过刺激胃、肠、胰内分泌细胞,诱导胃肠道激素分泌,从而对肠黏膜起到营养作用。
您可能还想看
推荐网站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